他们,奋战在精准扶贫攻坚一线(二)

发布日期: 2018-07-23    【 字体:   】

  

  

  做群众工作

  他们脚踏实地、润物无声

  人民群众是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他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直接决定了这场攻坚战的结果,因此,做好群众工作,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协调,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是每个驻村干部应尽的职责。

  扶贫干部刘朝永作为广州市驻梅州市工作队一员,既是队员又是司机,跑遍了广州市帮扶梅州市的272条省定贫困村;年龄最大的三洲溪村驻村干部黄劲,把贫困村当家乡,把村民当家人,村里婚丧嫁娶,他总要随上份子钱,用真心真情赢得了群众信任,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劲哥”;教师出身的双鹿村驻村干部何少嘉,在走村入户听他们谈家事时,时常触碰到内心柔软部位,经常是潸然泪下;黄花村驻村干部江国武,点子多,方法活,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任务,树立了主动脱贫的典型贫困户,用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获得群众支持;体格最大的占中村驻村干部唐国清,稍微运动一下就会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仍然主动加入村民的劳作中,“头上戴草帽插秧、脖子上挂条毛巾放牛”的老农形象扎根百姓心中,特别是他与一个贫困户同为部队战友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中途加入扶贫队伍的粉畲村驻村干部王启亮,卧室与过道互通、厨房与厕所一起,但这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丝毫没有影响到他,而是与时间赛跑,用最快的速度走访了所有贫困户,了解他们所需所想,并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各项帮扶工作正有序展开;葛布村驻村干部高志辉,是运动健将,也是心细达人,骑摩托走村入户,把了解到的贫困户信息全部记录在册,整理归档,井然有序,是扶贫队伍里的典范;复兴村驻村干部胡广治和高鉴标,同驻一条村,扶贫大数据里的定位图见证了他们无数次前往贫困户家里的足迹;新埔园村驻村干部陈彭志,牢记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教导,一次花都区委领导到村入户慰问时,走进一户盲人家庭,陈彭志一开口,盲人群众就立马叫出了他的名字;新和村驻村干部叶辉青,与第一书记关系特别融洽,同时也是爱心满满,因村委距离村小学较近,他们曾让一名学生“搭食”几个月,看到贫困户的帮扶有一些成效就晒到“朋友圈”,点滴的行动让当地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工作组扶贫干部徐志泳自正式进入体制工作起就投身于扶贫事业,精准扶贫期间,他虽不是驻村干部,但因单位帮扶两条村,所以他经常两头跑,他说,“他喜欢驻村,尤其是看到困难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后,内心无比开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驻村干部们用真情实意,一步一个脚印厚植群众基础。当嶂背村特困无房户朱曼玉家在春节前搬进新居、双眼失明的父亲紧紧握住拳头使出浑身气力喊出“共产党好”的声音在穷乡僻壤久久回荡时;当双溪村一般贫困户张显钻卖猪仔拿到收入后,主动夜里挑灯搭建猪舍时;当占中村扶贫战友陈勇兴得到一次次帮扶后,主动提出列入2016年预脱贫队伍时;当听到横东村贫困学子获得助学后,那一声声轻声细语的“谢谢”时;当大龙华镇华东村贫困户刘远康自己脱贫后,主动提出带动贫困户抱团发展时;当一次次回到村委住处,看到那“来历不明”的蔬菜时……这点点滴滴,都足以震撼我们的心灵,催促着扶贫同志要更加“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帮群众办好每一件事。  

  面对各种困难  

  他们迎难而上、毫不畏惧  

  精准扶贫是我们党明确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时间紧、任务重,驻村扶贫期间所面临的压力、遭受的困难,让人痛哭、抓狂,甚至窒息:扶贫期间,扶贫干部有的家里亲人去世,有的家属、小孩重病,有的摔伤、被狗咬伤,有的被村民村干部无端质询、威胁,有的因家属不理解而离婚,有的生病做手术……岽下村驻村干部江国深,为响应国家政策,在扶贫期间生育了二孩,大孩又身体欠佳,妻子时常独自哭泣,每每他都坚忍着继续完成扶贫工作,为贫困户销售番薯、蜂蜜等;埔头角村驻村干部钟伟全,对驻村需要具备的能力进行了分类:办公系统操作、人户调查、宣传鼓动、工程建设、财务会计、后勤保障、维稳安全信访、发展经济,等等,这些都需要驻村干部积极参与、主动完成,可想而知其中的难度有多大,但钟伟全仍在咬牙坚持,即便面临经常失眠的状况;黄金村驻村干部汤钦宝,曾经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非常熟悉,但还是碰壁不少,“镇中村”的性质限制了种养项目的发展,无奈之下,他只能四处寻找项目;横坑村驻村干部李志勇,是一名从部队转业的军转干部,但是驻村的寂寞,有时也超过了他的忍耐极限,有时夜晚经常站在村委阳台上发呆,饿了就煮上一碗每月从家里带过来的饺子;官下村驻村干部游志平,在结婚的前几天,还在村里准备迎检资料;工作组扶贫干部黄俊杰主要负责车辆管理和工作组后勤保障工作,人称“活地图”,虽然我区帮扶的35条贫困村分布较散较广,但他都能脱口而出其中的方位和具体线路;横东村驻村干部邓河祥和田背村驻村干部赵福彪,所帮扶的村两委班子有些不和谐的杂音,从新一轮选举就矛盾不断,夹在其中,他们很难“做人”,不过他们始终坚持工作为主,努力在用实际工作成效凝聚人心;工作组扶贫干部袁武华,二年多来笔耕不辍,写了大量的文字材料,编辑出版了五十二期《扶贫简报》,有十二篇文章被省扶贫办刋登。;礤下村驻村干部汤志鹏,一次次论证产业发展,心力交瘁;杨石村驻村干部麦前敏,此前没有农村工作经验,一户五保贫困户不愿意进行危房改造,多次沟通都无果,现在他仍在坚持,希望完成村里最后一户危房改造任务;环西村驻村干部周兵,是最晚加入花都扶贫工作队伍的,面对产业发展难题,扶贫“新兵”一直在努力;工作组扶贫干部宋志华主要负责扶贫大数据管理工作,每年到了年度考核阶段,他都忙得不可开交,记得2016年度时,他大年三十都在加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向全社会发出的最强声音。山高路远,隔不断扶贫人的满腔热忱;工作生活条件艰苦,拦不住扶贫人的一往无前;自身病痛和家庭困难,阻不住扶贫人奔向扶贫一线的坚定步伐。如今,在各级关心、各方扶持下,贫困群众增加了自强不息、自我发展的动力,形成了抱团作战、同心协力的氛围,坚定了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决心,更增添了战胜病魔、重拾信心的勇气。这些成绩的取得还需感谢曾经奋战在扶贫一线的施柯、施星樵、罗斌、尹卫藩、侯卫科、洪新强、徐期麟、戴延良等同志。全体扶贫同志将始终保持冲锋姿态,继续不懈奋战在扶贫攻坚一线的战场。

  


相关附件:
分享到
  • 广州花都发布

    今日花都

    花都电台

    花都广播电视台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 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