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理念到一种模式的诞生 “一元钱”看病走过的这十年

发布日期: 2018-07-04    【 字体:   】

  在花都的农村卫生站,村民在这里看病,只收一元钱挂号费,若需注射则另交一元钱注射费,药品及诊疗费全免,足不出村即可免费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这种被称为“一元钱”看病的服务,从最初的一种理念,到现在变成了花都特有的模式,走过了十年,十年来的坚持和完善,使农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工作深入民心,也正正切合了不忘初心、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元钱看病的四个阶段

  起步试点阶段(2008年-2009年)

  2008年4月,我区出台《花都区农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试点)工作实施方案》,5月1日选择16个村站启动农村卫生站免费试点工作。2009年6月1日扩大试点至55个村站,覆盖57条行政村。经过一年多总结,形成在全区可推广复制的工作模式。

  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农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的理念,当初提出来是想保障花都45万多农民的基本健康,没想到现在却成为了花都的一种模式,同时也符合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思想理念。

  全面推广阶段(2009年-2010年)

  2009年9月开始,我区启动镇(街)村卫生机构一体化建设,覆盖全区189个行政村、3个居委的196间村卫生站(含4间分站),2010年9月1日,在196间村卫生站全面铺开“一元钱看病”。

  规范管理阶段(2010年-2014年)

  我区制定出台《花都区开展农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工作实施细则》、《花都区农村卫生站规章制度》等一系列涉及人员、财务、药品、业务方面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制度,实施村卫生站绩效考核。并从2007-2012年分步完成196个村卫生站的标准化建设。加强乡医队伍建设,开展编制内乡医公开招聘。完成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升村卫生站信息化水平。

  深化健康服务一体化阶段

  (2014年-至今)

  目前,区委区政府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分级诊疗为核心,以“医联体”为载体,深入推进基层健康工作一体化,建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并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向转诊、名医工作室、联合病房等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提升基层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十年铸就成花都模式

  “一元钱看病”经过近10年的实践,形成了政府为主导、医保全覆盖、“六化”为特色的花都模式。

  区委区政府坚持重投入、建机制,完善改革配套补助、药品专项补助等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有效保障了“一元钱看病”的顺利开展。2010年-2017年12月,区财政拨付村卫生站新建维护经费1375.7万元,“一元钱看病”药品耗材费14086.34万元,累计就诊约909.96万人次,其中2017年财政提供的“一元钱看病”药品耗材资金使用率达到100%。

  医保全覆盖

  2008年-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报销权限一直由区医保部门负责管理,一元钱看病药品耗材费从新农合中切块出来。2016年新农合与市城乡居民医保合并后,经与市医保中心协商,一元钱看病与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进行有效衔接。

  “六化”特色

  ●硬件建设标准化 全区196个村卫生站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全部设置“六室一房一卫”。

  ●业务操作规范化 各村卫生站每天做好门诊日志登记,及时上报药品耗材开支情况,区、镇(街)管理机构定期进行抽查。基层医疗机构每月对辖区乡医进行一期以上的全员轮培,区组织全科医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脱产轮训。新入编乡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一年轮训,经考核合格分配进入村卫生站工作。

  ●基药保障全额化 村卫生站全面使用100%基本药物。根据疾病谱的变化,区卫生计生局建立了一年一次的村卫生站基本药品调整制度,并不断加大目录药品数量,有效保障村卫生站用药,到2018年药品种类已达545种。同时,为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2017年开始为开展中医药服务的84个村卫生站免费新增中药饮片或颗粒剂150种。为加强慢性病管理与服务,2018年,免费基本药品目录中高血压药品增至24种,糖尿病药品增至15种,并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的处方量,可以达一周至一月不等。制定措施规范农村卫生站药品统一配送工作和药品结算工作,有效解决药品配送规格不一、产地不一、价格不一,结算不一,以及监管难等问题。

  ●镇(街)村机构管理一体化 出台了花都区《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村管理一体化管理的相关规定(花卫字[2015]27号)》,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与村委在村卫生站管理上重叠混乱问题。

  ●乡医配备本土化 2012年,我区率先单独核定了303个乡医编制,公益一类保障,统一由区向社会公开招聘,区招镇管村用。成功打造了一支“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干得好”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目前,全区乡医329名,其中本土乡医297名,乡医本土化率90.27%。

  ●农民健康服务一体化 积极开展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村民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等基本健康数据在基层医疗机构平台上上传、更新、互用。

  2017年全区全科医生(含乡医)服务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签约人数350268人,重点人群签约人数171744人,常住人口签约覆盖率34%,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65%,家庭医生服务包中免费包与基础包已全面落实,个性包正在试行,家庭医生APP也在逐步推行中。乡医主要承担本村村民的基本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状况跟踪。

  为倾听村民意见,不断提高“一元钱看病”工作水平,每季度均开展一次村民满意度问卷调查,2017年四个季度共抽查了98306名村民,村民综合满意度为93.45%,2018年第一季度共抽查村民24751人,综合满意度达93.85%。

  基层医疗卫生的大转变

  通过推进一元钱看病,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实现了“五大转变”:

  从看病难向看病易转变

  通过诊疗费、药品费用全免等优惠政策,引导村民优先选择首诊在村卫生站,改变了以往村民大病小病往大医院跑的思维和习惯,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看病。

  从看病贵向一元钱看病转变

  据统计,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底止,村民享受诊疗服务909.96万人次,为农民直接减负14086.34万元。同时减轻了村民外出就诊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从市场导向向公益性转变

  2008年前农村卫生站以乡医承包为主,医疗操作不规范,设备陈旧,服务差,启动镇(街)村机构一体化管理,改变了村卫生站管理混乱的局面,回归村卫生站公益性属性。

  从集中就医向分级诊疗转变。随着镇(街)村机构一体化管理逐步完善,村卫生站和镇卫生院之间形成紧密隶属关系,分级诊疗,资源共享,群众首诊在基层,医疗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就医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从医疗服务向健康服务转变

  “一元钱看病”改变了村民的就医习惯,村民小病不拖,及时就诊,降低了大病发生几率,同时村卫生站承担了公共卫生职能,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知识宣传、村民健康管理等工作,实现了从医疗向预防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健康素养。

                                                                                                                                          花都新闻中心 李继宗

                                                                                                                                             通讯员 文艺

  


相关附件:
分享到
  • 广州花都发布

    今日花都

    花都电台

    花都广播电视台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 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