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六年花都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6-03-09 16:52     【 字体: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2月26日在广州市花都区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

 

  区长  林中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全面回顾,“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区、花园城市、幸福花都”三大任务,着力实施绿色发展、集群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四大战略,主动适应新常态,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跨越式提升。

 

  (一)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经济实力大步跨越。“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1084.83亿元,年均增长9.7%;工业总产值创历史新高,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161.61亿元,年均增长10.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2.15亿元,年均增长8.0%。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五年间,固定资产投资从2010年的169.87亿元增至2015年的276.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25.54亿元增至391.44亿元,分别增长62.6%、73.6%;出口总额从22.68亿美元增至53.9亿美元,增长1.4倍。农业平稳发展,年均增长2.2%,2015年实现产值56.62亿元。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20.5%。主要经济指标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由2010年的5.9:65.5:28.6调整为2015年的2.8:55.6:41.6,第三产业比重突破40%,产业结构由以工业经济为主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转变。千亿级汽车产业向纵深挺进,提前2年完成“十百千”计划1,整车产销量突破百万辆,纯电动汽车实现量产,推广运营走在全市前列。临空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机场高新科技产业基地等平台,飞机维修、跨境电商、现代物流等发展迅猛。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时尚产业、声光电产业在转型中提升,产值均超200亿元,荣获“中国音响之都”、“中国化妆品之都”称号。文化旅游、电商微商等新业态加速发展,投资超500亿元的万达文旅城龙头项目落户建设,新增国家级4A旅游景区2个,累计3个;3A级景区3个,累计4个,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坚决淘汰漂染、铸造、电镀、石灰厂等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177家,发展质效提升。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自主创新成果丰硕,“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0.65%,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2.7%,均超全市平均值。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3家,累计达117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高速增长,分别达6528件、3989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3.8%、31.3%,市科技小巨人企业2累计96家,创历史新高。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累计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156万平方米,中山大学国光电子与通信研究院被认定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增省级工程中心2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累计分别达31家、20家、22家。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累计8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引进实现零的突破,引进院士2名,引进培育高级科研人才超过2000名。质量强区工作深入开展,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3件、省级名牌产品69件、省著名商标34个、市著名商标100件,唱响花都品牌。国家皮革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省质量监督珠宝玉石贵金属检验站(花都)建成运营,全国首个皮革皮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落地,连续2次再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成为广州唯一被列入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的行政区,创新引领发展作用更加明显。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高标准规划汽车及新能源、生物医药健康、电商微商及高新技术、时尚产业创新等产业园区(基地),微商企业思埠集团等一批优质大项目落户。五年来,市场主体净增3.91万户,增幅65.8%;新增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770个,世界500强企业11个;引进或认定总部企业16个,新增上市企业7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大力培育发展新型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金融机构累计44家;进一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共解决85宗6015亩历史留用地落地指标,完成储备土地4731亩、出让土地8684亩,为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基础设施升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扩容提质有效推进。城区规模和辐射范围向北、向南进一步拓展,成功打造8平方公里主城区CBD区域,23平方公里花都湖周边地区、10平方公里的广州北站建设有序推进,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60平方公里纳入市空港经济区重点开发区域,主城区CBD安置区、路、水、电、气、通讯等加快建设,成功实现汽车城朱村整体拆迁集中安置。

 

  大交通网络逐步成型。我区范围内建成通车肇花高速、乐广高速,区内高速公路里程达130.8公里,比2010年增加59.6公里,设14个出入口,街镇全部通高速,“三纵两横”3高速公路路网格局基本成形。京广高铁全线通车,广州北站高铁8小时直达北京,广州北站空铁枢纽建设得到省市认可支持;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跑道投入使用,国际航线覆盖五大洲共128条,通达全球近200个通航点。新建或改造新赤公路、芙蓉大道、狮岭大道等81.2公里区内主干道,平步大桥、红棉立交建成通车。地铁9号线工程进度完成74%,预计2017年底通车,沿线城市道路交通优化工程顺利推进,成功争取地铁8号线北延至我区。花都港通航能力达1000吨。公共交通供给能力提升,中心区新增公交线路20条、运营里程381.9公里。连通区内外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大交通格局逐步拉开。

 

  公共设施配套日趋完善。接入西江净水(16万吨/日),启动北江引水工程(首期60万吨/日、远期100万吨/日);完成124条行政村的农村自来水改造工程任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完成5个自来水厂的达标改造,饮用水安全质量有效提升,顺利完成居民阶梯水价调整工作。建设污水处理主干管网60公里,完成新华污水处理厂(一、二期)的提标改造,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2.5%;完成30条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完成11座变电站建设,新增用电量18.03亿千瓦时。管道天然气接入4.88万户家庭,实现同城同价,让居民用上更优质、更低价的天然气。光纤覆盖用户超过10万户、入户率42%。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收运模式,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正式动工,城市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综合承载力进一步提高。

 

  美丽乡村建设卓有成效。完善124条村庄规划编制,创建13条市级美丽乡村,完成首批11个智慧乡村试点。获评“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梯面镇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红山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炭步镇获评广东省文明镇,朗头村获评国家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港头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完成村道硬底化738公里,农村路灯约2.3万盏、巷灯约11.3万盏,农田和鱼塘标准化改造12.53万亩、农村“五小”水利工程91宗、村委会危旧办公用房改造近4万平方米。新建农村小广场、小公园197个,农村和社区文化室250个。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自然村垃圾标准化、密闭化清运率达100%。分类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监管平台建设,交易2780宗,资产平均增值率15.55%。

 

  (三)办好惠民实事,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成功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率先普及户籍人口小学到高中阶段十二年教育全免费。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秀全中学新校区一期主体工程完工,黄冈学校、耀华学校、广大附中等一批优质学校投入使用,五年新增幼儿园到高中学位9000个,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三级医疗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完成。以农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为亮点的农村分级诊疗工作得到国家、省、市的肯定,扎实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功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区人民医院新院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区养老院项目顺利动工,10个街镇日间托老中心全部投入使用。完成保障性公共租赁住房1728套、政府新建保障性重点项目2个,全区住房货币分配工作重新启动,完成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3104户。花都湖公园、儿童公园、飞鹅岭公园、天狮岭公园等免费开放,中心城区4个街道都有大型公园;新建209.2公里绿道,持续开展绿化提升工程,种树368万余棵,城区内新增绿地330公顷,绿化率比2010年提高0.7个百分点。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困扰多年的中心城区“水浸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机场噪音安置区建设加快推进,实施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区内公交车,分步解决10750名原乡镇企业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参保问题等,努力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花都的千家万户。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金菊社区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骏威等32个社区先后被评为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宜居社区、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20个社区创建广州市幸福社区。完成6个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建设,构建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指挥调度体系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2015年全市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我区名列第二。花都法院获“全国模范法院”称号。平安花都建设扎实有效,持续强化劳资纠纷、交通安全等专项治理,新增道路和出租屋视频4405支,完成15条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任务。严查严控“两违”,有序规范农村建房。花山镇、赤坭镇被授予“全国安全社区”称号。案件类警情、治安警情、各类安全事故逐年下降,市民对社会治安满意度不断提升。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2015年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0412元、19017元,年均增长10.2%、12.6%,高于我区GDP增速,城乡收入比拉近为2.13:1。五年来,共投入281.31亿元用于民生事业,财政民生投入占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由2010年的68.61%提升至2015年的85.09%。社保制度体系覆盖城乡,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缴费率均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获评“广东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示范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获批为全省第一个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获评全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省楹联文化之乡,狮岭镇获评中国盘古王文化之乡,花东镇获评省东南亚侨文化艺术之乡。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复评,10个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全市首家区级少儿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使用,区合唱团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六届合唱节“群星奖”。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区籍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获金牌57块、全国赛金牌72块。先后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城”、市“双拥标兵区”。扶贫双到、对口帮扶、产业援疆等工作顺利完成任务。妇女儿童、青年、民族宗教、食品药品监管、应急管理、信访、司法行政、侨务、外事、对台、口岸、气象、地震、统计、档案、工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服务效能提升,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认真贯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定期向区人大、政协报告、通报工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571件,办复率100%。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新设3个街道。先后2次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政府工作部门4个、参公事业单位5个。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不断加强。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38件,取消行政审批备案事项101项,调整审批主体、实施内容、分类、合并等68项。对70多个区党政机关门户网站、1600个客户端开展保密实时监管。实现全区各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完成区级网上办事大厅和“一窗式”行政审批系统建设,区级部门事项可网办率93.8%,基层服务可网办率100%。“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深入推进,健全了“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大力精简文件、会议,机关作风明显转变,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加强政府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小金库”问题等治理,完成公务用车改革、规范机关办公用房等工作。222家国有(集体)企业实现“三重一大”决策电子监察系统全覆盖,干部廉政勤政意识明显增强,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十二五”期间,面对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进入换挡期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创造了新的业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花都人民是花都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花都精神风貌的缔造者,是花都改革开放的决定力量,也是政府工作的无限动力来源和坚强保障。只有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我们才能够攻坚克难、乘风破浪,迎来花都经济社会的崭新局面。在此,我代表花都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驻区部队官兵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区改革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总结过去,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尚未稳固,汽车产业一枝独秀局面仍未彻底改变,新兴产业亟须加快发展;二是创新发展短板突出,缺乏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高端人才,促进经济创新发展相关政策不足;三是交通网络、公共配套水平、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有待提升,民生社会事业还存在薄弱环节,与花都城乡一体化和产业现代化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四是环境硬约束进一步收紧,建设用地紧张和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并存、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承载力面临较大压力;五是政府服务效能有待提升,政务服务便民、便企力度与群众期望和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有针对性拿出解决措施,努力在“十三五”期间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继往开来,创新谋划“十三五”花都发展宏伟蓝图

 

  根据《中共广州市花都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编制了《广州市花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我区“十三五”发展的总体定位,就是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交通枢纽型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国际空铁枢纽、高端产业基地、休闲旅游绿港、幸福美丽花都”,努力把花都打造成为“一带一路”4中国南部枢纽和广州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的先行区,成为创新、开放、绿色、和谐的广州航空都会区。

 

  展望未来五年,我们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将迎来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建党100周年和花都正式建区20周年等重要节点,花都人民充满期待,时代在召唤着我们奋发有为。

 

  前进路上面临着许多挑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市场特别是传统的欧美市场需求不足;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广东省和珠三角区域发展的政策红利呈现边际递减效应,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生态环保压力增大,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我区面临的区域竞争压力陡增。

 

  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形势总体平稳,世界经济长期依然向好;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商机无限;广东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区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指明了方向;广州市全面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及“三中心一体系”5建设,构建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为我区发挥空铁联运枢纽、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了有利时机。因此,只要我们顺应时代特点,找准自身问题和不足,努力在新形势下把握新机遇、精准新定位、强化新动力、创造新条件、营造新氛围,就一定能继往开来,实现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今后五年,区政府的总体工作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四个全面”战略6布局,广州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三大战略枢纽、构建“三中心一体系”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区委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注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充分利用白云机场和广州北站两大交通枢纽,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驱动、双轮驱动,坚持交通基础优先、生态环境优先,强化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大力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和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社会民生,全面加强依法治区,加快建成“国际空铁枢纽、高端产业基地、休闲旅游绿港、幸福美丽花都”。

 

  对应总体工作要求,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山青水秀田园花香城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年均增长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3.9亿元,年均增长8%;工业总产值2850亿元,年均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435亿元,年均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7:51,文化体育旅游产业上升为我区重要支柱产业。

 

  ——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实施科技创新倍增计划,实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专利申请量、企业研发机构、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孵化器面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基地)、高端人才数量和贡献率、名牌产品数量、驰名(著名)商标等重要指标实现倍增。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3.2%。科技进步贡献率、技术自给率、研发经费支出占比等指标走在全市前列。

 

  ——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形成“一轴四带多组团”城市空间布局,产城融合有序发展。内外部交通网络更加畅通,空铁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成为广州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工程,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目标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狮岭、花东、炭步中心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乡资源和公共服务配置更加合理,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生态文明实现新进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明显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消除劣Ⅴ类,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农村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占全年86%以上,森林覆盖率达37.5%。

 

  ——社会事业取得新突破。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年均增长7.2%,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大众就业充分,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新增幼儿园和中小学公办教育学位约2万个,2020年总体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整体稳定发展。

 

  ——文明法治迈出新步伐。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更加健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显著进展,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保障。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市民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我们相信,只要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奋发有为,共同营造“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发展氛围,就一定能圆满完成好市委、市政府和区委下达的任务,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

 

  三、狠抓落实,全面实现2016年工作布好局、开好头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前,花都正处于工业化7中期向后工业化时期转变的重要节点。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工业总产值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商品出口总值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深刻认识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区域创新高地,真正建立和形成创新型经济格局。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鼓励和支持汽车、机车等先进制造企业发挥创新骨干作用,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推动大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高科技创业投资、企业孵化等产学研合作,形成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在我区集聚。建设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发挥产业优势,积极推动汽车、新能源、声光电等领域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等高水平创新平台。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和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广东省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中国广州花都(皮革皮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投入运营,严厉打击专利侵权假冒行为。

 

  构建区域创新发展格局。落实“一轴四带多组团”空间布局,推动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花都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配合申报国家级航空经济示范区,力争成为广州打造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先行区,努力成为创新发展龙头。重点建设东部空港经济创新产业带,整合政策、人才、资本等要素,打造集聚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的重大平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强化西部巴江河流域先进制造产业带,推动汽车、智能制造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上实现突破。利用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辐射功能,打造中部广州北站商务产业带,结合狮岭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培育更多拥有自主品牌和技术的民营企业。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建设北部农业生态休闲保护带,加快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度假旅游、健康疗养等生态休闲产业集聚。

 

  改革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科技、金融、产业创新融合,依托汽车、空港、新能源、生物健康等重点产业,全力打造国家级绿色金融综合试验区8,争取将南沙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创新政策在我区先行先试。支持“实体+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在做好风险管控前提下,积极探索中国式众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设立花都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企业孵化器天使投资9引导基金,扩大“助保贷”10、“政银保”11政策惠及面。加大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实施财政奖补等普惠性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国光智能电子、鸿利天安、电商微商等孵化园区,建设国家级孵化器,新增孵化器5家、孵化面积15万平方米,新增毕业企业1240家。加快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搭建创新创业项目与广花金投、金融机构对接平台,促进创意尽早转化为新项目新业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大力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大力推进行政审批“集成服务”改革,实现“三集中”、“三到位”13,创新重大项目协调机制和审批绿色通道,努力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市民服务中心规划建设,积极搭建全方位便民服务平台。加大在财政资金、市场准入、融资、用地等方面支持力度,积极推动PPP模式14在产业投资、基础设施领域的推广运用,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扶持广花金投、万穗、稠州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全面完成30个农村金融服务站建设任务。大力支持区内有实力、有意向的高成长性企业上市,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上市企业。高度重视政府性债务化解和科学理财工作。落实重点企业高层次人才贡献奖励办法、企业注册落户优惠办法等招商政策,以优质服务赢得口碑、树立形象。

 

  (二)加快双轮驱动,构建高端现代产业体系。

 

  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强化汽车产业、临空产业两大引擎的支撑作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全力构建高端产业基地。

 

  推动先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以珠江经济带建设为指引,落实《广州制造2025战略》和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我区制造业优势。加速汽车产业集群高端化升级,加快东风日产五大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汽车金融、检验检测、车联网等汽车服务业,丰富产业链,抢占价值链高端。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面向全球引进新能源汽车项目及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企业,抢占发展先机。支持广州电力机车做强做实轨道交通装备业。发展壮大声光电产业,推动音响、电子电器龙头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应用大数据开展生产、管理和进行智能化改造;完善从芯片制造、封装到产品的LED全产业链,打造华南地区LED光电子产业制造中心。

 

  加快临空产业集聚发展。紧抓广州市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机遇,重点发展飞机维修制造、跨境电商、航材、融资租赁、现代物流、商务总部等临空产业,加快2.5产业15总部企业集聚发展。支持GAMECO、新科宇航等发展壮大。推进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二期围网建设,加快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以菜鸟、中远项目为带动,发展对区域贡献度高的高端物流业。大力发展旅游购物、保税物流等外贸新业态。加强与市空港委对接,统筹协调土地收储、安置区建设等工作,促进我区临空产业与市空港经济区协同发展。

 

  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紧抓供给侧改革新机遇,引导皮具、珠宝、服装、化妆品等时尚企业向研发设计、文化创意、高端定制、知识产权服务、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发展。利用地铁、迎宾大道“两线”等优势,打造“黄金三角”16商务圈。CBD片区结合花都文化旅游城的建设,打造以文旅为主题、以跨境电商购物为特色的都市文化娱乐片区、金融和行政总部;花都湖地区加强集聚空港服务、临港商务功能,重点建设时尚产业创新园区;北站商务区积极发展商务办公、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顺应市场规律发展房地产业,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以花都文旅城、万达体育总部落地为契机,加快发展文化体育旅游业,支持中国民间工艺博览园等项目发展,积极打造我区“吃喝玩乐购”一体化旅游品牌,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瞄准国际产业变革方向和竞争制高点,以绿色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新兴产业成为优势产业。以重大平台为载体,集中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节能环保、时尚创意、电商微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技术专利转化和技术交易,推动循环经济做大产业规模。

 

  (三)坚持交通基础优先,打造便捷开放高地。

 

  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大开放构建花都发展大格局,努力把交通枢纽转化成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的区域经济枢纽。

 

  建设“一带一路”中国南部枢纽。依托白云机场和广州北站,打造空铁联运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融通平台。以广河、广湛、贵广客专接入广州北站为契机,高标准、大力度推进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北站-机场快速通道建设,打造10分钟互联互通空铁联运体系。发挥空港门户和机场综合保税区优势,集聚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大力发展中韩、中澳、中新等双边多边贸易,利用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政策,打造珠三角对外贸易集聚区。升级花都港软硬设施,力争建成海关A类监管场所17。创新优化海关监管与服务模式,建设广州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先行示范区。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构建对外快速通达、对内循环畅通的城市路网格局。积极推动广花公路快速化改造,建设我区到广州中心城区的快速公交系统。启动建设花都外环快速路,加快花都大道(机场北进场路口至红棉大道)扩建改造、红棉大道、新106国道建设和107国道修复,实现与广乐、肇花、广清等过境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实施主城区到各街镇交通要道的提升工程,推进物流大道、北站-机场快速通道(雅瑶中路)东延线、机场北进场路、机场北延线东湖北向出入口等重要通道建设,健全产业园区、文旅城等重大项目周边道路体系。全力加快地铁9号线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广清城际、广佛环线、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机场第二高速、佛清从等省市重要交通项目的征拆建设工作。

 

  稳步推进城市扩容提质。高标准推进主城区CBD区域开发建设,加快安置区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步伐;深化完善广州北站新城、花都湖周边地区开发建设方案,推动连片改造。实施土地精细管理利用,统筹财力,利用资本市场加强土地整理和统一收储力度。严肃查处闲置土地,统筹农民留用地开发和集中安置,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落实市城市更新“1+3”政策,重点推进完善历史用地手续和旧厂房、旧村庄等改造工作。加快人民医院新院动工,推进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建设,积极引进省口腔医院,打造一批三甲医院和专科医院。秀全中学新校区投入使用,引进优质民办学校,加快广外外校等学校规划建设,打造一批品牌学校,争取教育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周边生活配套设施、文体娱乐设施,提升群众生活便利化水平。

 

  大力建设开放发展高地。广泛参与区域协同发展,强化在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建设中的节点作用,积极推动与佛山三水区共建广佛同城示范区,加强与广州中心城区、佛山、清远等地区在产业配套、金融投资、交通基础等方面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拓展经济腹地。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工作力度,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中介机构招商,重点引进“地少、税多、高端、法人”的高新科技、品牌龙头企业和央企、省市大型国企来花都注册投资,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销售总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出台优秀产业人才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奖励、激励政策,在办公场所、金融对接服务、住房、入户、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激励优秀人才在我区创新创业。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吸引更多资金、技术、人才向我区聚集。

 

  (四)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建设山青水秀田园花香城市。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发挥我区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都市休闲旅游业,建设美丽花都。

 

  积极改善生态环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成永久基本农田

 

  划定。制定实施污染企业分类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清理淘汰无牌无证、产能落后的污染企业和低端产业。完善大气污染源清单,实施机动车国V排放标准,加强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防治,保持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家标准。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淘汰关闭流溪河、巴江河、天马河等流域污染企业,完成11条河涌整治任务,加快新华污水处理厂三期和狮岭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推进北江引水工程建设,优化提升水资源配置,促进水质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广州第五资源热力电厂建设,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建设休闲旅游绿港。尊重保护城市肌理,维育我区山、水、林、田、花的城市生态格局。整合王子山、芙蓉嶂、高百丈、天狮岭、飞鹅岭、盘古岭、清石岭等山岭资源,打造四季常青的山体景观。着力提升流溪河、巴江河、天马河、田美河、九曲河等河涌休闲观光带的绿化景观,重点保护福源水库、秀全水库等生态资源,打造滨水生态景观带。整合赤坭、炭步、梯面、狮岭北部等地的农业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点面结合打造我区美丽田园风光。启动三年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工程(2016-2018),大力推进迎宾大道、山前旅游大道、花都广场、人民公园等主要道路及广场公园的绿化美化工程,丰富城市景观花卉的种类和色彩,营造常年有花开的城市环境。完成全区旅游提升规划,推动旅游资源及服务配套设施全面升级,加快推进珠宝小镇和九龙湖创5A、芙蓉嶂和花都湖创4A工作,打造珠三角休闲观光旅游目的地。

 

  持续建设美丽乡村。制定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狮岭、花东、炭步3个中心镇建设,加快推进藏书院、水口营、新扬等第四批8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农村环卫、村委会危旧房改造工作,落实美丽乡村建设“五个一”工程,加大空心村改造力度。实施农村排水防涝工程,着力解决东边村等“水浸村”问题。以红山村、朗头村、洛场村、蓝田村、鲤塘村等为重点,科学规划建设一批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村落。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确保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推进1740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3059亩鱼塘的标准化整治任务。培育农业龙头经营主体,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农村电商,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促进农民增收。

 

  (五)做实民生事业,增进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和共享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更幸福。

 

  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一是治理交通拥堵;二是实施新一轮农村道路亮灯工程;三是全面规范整治农贸市场;四是实施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工程;五是免费为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六是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七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八是完成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任务;九是全面实施学校基础教育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十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全面开展城区交通顺畅大会战。实施畅通工程,打通城区断头路,推进茶园路、宝华路、滨湖路等重要道路畅通改造,推进城区南北交通路网的规划和升级改造,加快天马河桥建设。加强城区交通管理,科学规划布局停车场,在繁华商圈、市场等车流聚集地新建立体停车场,规范停车秩序。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优化改造公交线路,科学设置交通信号灯和道路指示牌,健全道路管养长效机制,引导施工路段科学围蔽、文明施工,为群众出行创造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教师招聘和管理模式,着力培养、引进一批名教师、名校长,推进公办幼儿园增容扩优、中等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完成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诗词之乡创建工作,办好中国(狮岭)皮革皮具节、盘古王民俗文化节、第四届文化欢乐节等节庆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善全民健身网络,提升体育惠民服务水平。继续推进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加大高层次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宣传落实全面二孩生育政策。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健全社会救助标准增长和调整机制。全面推动充分就业,制定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快推进区养老院、居家养老中心和新殡仪馆建设,推动医养结合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全面推进居民一户一表用电改造,实施民生电网建设工程,重点加快车城站、雅宝站、三东站、学府站等变电站建设。落实管道燃气三年计划,新增覆盖3.05万户。加快智慧花都建设,加速移动互联网发展,实现光纤入户率达80%,新增光纤接入行政村160条。实施精准救助和精准扶贫,深入推进对口帮扶贵州瓮安县、清远市清新区、阳山县和产业援疆工作。持续做好“双拥”工作,推进军地融合发展。加快气象现代化,继续做好侨务、统计、对台、地震、民防、档案、保密、修志、慈善等工作。

 

  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全面推广新华街太子商业步行街、狮岭镇合成市场(含周边区域)试点工作经验,对容易反弹的“六乱”黑点、顽点地区进行重点集中整治。认真总结新华市场和昌华市场规范整治试点经验,全面开展我区农贸市场规范整治工作。落实机场周边、辖区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加快建立常态化管控机制。持续铁腕打击“两违”,加快农村土地“三乱”治理进度。扎实开展出租屋专项整治行动,继续推行出租屋电子门禁系统。全面铺开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逐步向农村延伸。继续做好第三批8个幸福社区创建工作,实现50%社区(28个)建成幸福社区。推进区长专线、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整合与网格化管理工作融合。持续深化老城区物业管理工作,力求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平安花都建设,加快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坚决严厉防范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深入开展“黄赌毒”专项整治。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确保社会稳定风险在可控范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危化品、建筑工地、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重视防火防汛,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零容忍”机制,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扎实推进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试行建筑行业工程款和工资分账管理制度。全力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实行区领导包案化解重大不稳定问题和信访积案。

 

  (六)推进职能转变,建设廉洁开放高效奋进政府。

 

  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加强廉洁政府建设,以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以强有力的执行力推动我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上水平。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全面履行行政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和决定,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加大备案审查力度。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严格自律廉洁从政。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政府机关作风,坚持暗访、查处、追责、曝光“四管齐下”,重点整治为官不为等慵懒怠政问题,严防“四风”反弹。加强行政监察,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试点重点投资项目同步跟踪审计。加大问责力度,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严加监管。突出抓好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财政评审、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对苗头性的问题及时约谈、函询、诫勉。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牢固树立担当意识。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的精神,建立“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提高执行力,以实干促实效。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要举措,细化分解任务,严格落实责任,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各项部署落实到位。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强化责任担当,勇于攻坚克难,下决心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以优良的作风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各位代表,“十二五”已经完美收官,“十三五”正待扬帆起航。区委全会已经绘就“十三五”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的号角。我们要不负使命担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团结全区干部群众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全力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为花都未来谱写崭新而美好的篇章!

  

  名词解释

 

  1.“十百千”计划:力争用10年的时间实现全区年产汽车100万辆,年产值超1000亿元。

 

  2.广州市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业绩良好、极具发展潜力、处于成长初期的科技创新中小企业,经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审定后,进入广州市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库,享受市、区政府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3.三纵两横:三纵指广清高速公路、广乐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北延段(南北向路段)、京珠高速公路,两横指肇花高速-机场高速北延段(东西向路段)、西二环高速公路。

  4.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5.三中心一体系: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6.“四个全面”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7.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在工业化中期,自然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重型”产业结构。工业化进入后期,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型”产业结构。

 

  8.绿色金融综合试验区:利用金融手段来实现节能环保和生态多样化。通过建立系列框架体系,利用绿色金融制度及监管、市场与产品、机构和业务,探索地方创新金融模式,实现环境与社会资源的优化,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创造盈利模式。

 

  9.天使投资:一种风险投资形式,个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一次性前期投资。

 

  10.助保贷:由地方政府和银行共同筛选企业组成“中小微企业池”,由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资金和企业缴纳的助保金共同组成“助保金池”,作为风险缓释方式的信贷业务。

 

  11.政银保:以政府财政投入的基金做担保,农村信用社为符合贷款条件的担保对象提供贷款,保险公司对上述贷款本金提供保证保险的农业贷款模式。

 

  12.毕业企业:经孵化器扶持,发展到一定规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毕业指标)后,脱离孵化器实现独立发展的企业。

 

  13.三集中、三到位: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到位、行政审批授权承担审批的科室到位、电子监察到位。

 

  14.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又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15.2.5产业: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中间产业,既有服务、贸易、结算等第三产业管理中心的职能,又兼备独特的研发中心、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

 

  16.黄金三角:由花都主城区CBD、花都湖和广州北站周边地区三大板块组成,功能各有侧重,错位发展,整体提升花都现代服务业水平。

 

  17.海关A类监管场所:海关对监管设备投入大,信息化程度高,企业内部管理规范的监管场所,评定为A类监管场所,实施信任式管理,实施便利快捷的通关管理措施,使企业进出口的货物报关、查验、放行等更为便利化,口岸通关更为快捷。

 

  附件

 

  2016年十件民生实事

 

  1.治理交通拥堵,升级改造优化中心城区主要路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主干道设置交通诱导电子屏,城区新规划3000个停车位,全区建设3251个校车停靠点。

 

  2.实施新一轮农村亮灯工程,完成全区13295盏农村路灯建设。

 

  3.全面规范整治全区39个农贸市场。

 

  4.为3300多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购买聋人盲人无障碍终端2500多台,为700多户肢体残疾人进行家居无障碍改造。

 

  5.为约11万名花都户籍60周岁以上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

 

  6.为原“六类”对象和计划生育特扶老人购买400-600元/月/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月养老金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失能、半失能纯老家庭和高龄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补助200元/月/人。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镇“三无人员”供养和福利机构供养人员、孤儿养育标准,分别不低于720元/月/人、1305元/月/人和1715元/月/人。

 

  7.区博物馆启动建设,区美术馆及文化广场竣工开放,升级改造4个街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个试点村级文化室打造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8.完成狮岭镇前进村、新华街五华村、花城街三东村等12条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任务。

 

  9.全面实施学校基础教育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成学校运动场改造,完成学校生活饮用水安装。

 

  10.对本地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重点经营主体(大中型超市、食品批发市场及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实施100%监督抽检,对主要消费食品门类(禽畜肉、水产品、蔬菜等6大类食用农产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31类加工产品)实施100%监督抽检,累计抽检不少于3500批次。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