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六年花都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06-03-27 11:19     【 字体:   】

区长  王中丙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及“十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是花都发展历史进程中快速、健康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拓进取,迎难而上,重点突破,提前近一年完成了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为花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力以赴,加快发展,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03.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比2000年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长14.3%。人均生产总值5969美元,比上年和2000年分别增长19.9%和85.5%。实现税收总收入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1%,比2000年增长3.47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97亿元,比上年增长28.76%,按可比口径计算,比2000年增长3.96倍,年均增长37.75%。各项存款余额293.15亿元,比2000年增长1.2倍。“十五”期间,全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7.1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45倍。


   第二,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持重点发展工业,支柱产业逐步突显,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2005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2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2.9%,比2000年增长1.32倍,年均增长18.34%。“十五”期间,形成了汽车、皮革皮具和金银珠宝三大支柱产业,以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为龙头的汽车产业成为引领我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全区汽车年产量由2000年的2856辆增至2005年的16.51万辆,汽车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3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2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6.5%。花都汽车城成为全省目前唯一由省政府批准的汽车产业基地,2005年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广州花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被省批准为全省第一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218.06%,比2000年提高113.95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速。200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85项。全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21家,实现工业产值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2.52%。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87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力军。


   第三产业有较大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45.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8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3.78%,由2000年的47.55亿元增至2005年的95.7亿元。商贸、物流、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一批市场得到改造。花都港业务发展迅猛,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由2000年的77万吨和5.4万个标箱增至2005年的103万吨和12.5万个标箱,实现了新的突破。


   第三,坚持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外源型经济迅速发展。2005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值15.4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51倍。其中外贸出口总值9.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54%,比2000增长2.79倍。花都海关实现税收18.05亿元,比2000年增长2.06倍。全区新批投资项目1016个,投资总额32.6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2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06倍,年均增长32.3%。“十五”期间全区共引进外资项目436个,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8.21亿美元。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广州现代商用车、深圳航空公司广州分公司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战略性项目落户花都。投资花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14家。


   民营经济平稳发展。2005年,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24148户,私营企业3567户,私营企业户数比2000年增长191.9%。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分别达到3.75亿元和36.35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22.05%和2.6倍。狮岭镇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皮革皮具产业集群,并获得“中国皮具之都”称号。


   第四,加快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以建设“两个适宜”新城区为目标,坚持“一手抓适应,一手抓提高”,五年来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建设和改造了山前旅游大道、镜湖大道、风神大道、迎宾大道等33条城区主要道路,对新华城区9条主干道进行了沥青化改造,迎宾大道改造工程荣获2005年度中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完成了田美河整治和新街河防洪整治第一期工程。建成了人民公园、花果山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王子山森林公园也于去年对外开放。东部水厂、石角水厂先后建成投入使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由2000年的23.8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33.81平方公里,全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9.22平方公里。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荣获“第三次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称号。全力推进“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关闭和搬迁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关闭了249个泥石场,完成了149个泥场、30个石场的复绿任务;投入3227万元,完成了82.59公顷林带建设。目前城区拥有公共绿地8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8平方米,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7.4%。


   城市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深入推进“三年一中变”,积极配合市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大力整治城市环境和道路交通秩序,市容环境和交通环境有较大改善。开通城市建设管理区长专线,及时有效解决了许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密切了政府与市民的联系,做法和经验被推广至全市。在2005年广州市城市管理12319各区联动工作检查考评中,我区被评为全市十区中唯一的优秀单位。开展了以清理无证照经营行为、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保障食品安全为重点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防控网络建设,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刑事立案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做好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工作,认真抓好生产、消防及交通安全工作,确保了社会稳定。


   第五,积极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成绩。


   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从2004年开始全面免征农业税,实现了农业“零税赋”。坚持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方向,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经营组织,年产值超1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公司已达184家。2005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33.11亿元,比2000年增长16.09%。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十五”期间,累计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4.17亿元,完成大小水利工程950宗;基本完成了行政村“五通”工程,共改建完成村级水泥路305.7公里。狮岭、花东和炭步三个中心镇建设正在全面铺开,中心村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全面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先后被省政府和国家民政部分别授予“全省村民自治模范区”和“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称号。积极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被定为“全省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示范区”。从2004年开始,共资助13620名农民参加各类培训,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


   第六,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进行体制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政府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区、镇党政群机关机构改革和撤(并)镇设街工作,以教育、卫生系统为重点的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全面铺开,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加强。进一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许可事项,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实行行政事业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基础上,全面实施政府统一采购、部门预算和政府投资评审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公共财政管理机制。加强了区政府投资服务中心和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建立了项目洽谈引进过程中的公关服务体系、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贴身服务体系、项目竣工投产后的跟踪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了“政策、服务、治安、通关”四大环境。设立了公安办证大厅、政府网上服务大厅和95100政府服务热线,便利了群众。积极推进政府办公自动化网络建设,政府部门全部实现网上办公,提高了政府机关工作效率。


   坚持依法治区,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顺利完成依法治区“三五”规划的实施和“四五”普法。建立健全行政部门绩效和部门目标考核体系,深入开展行风(机关作风)建设评议活动,行政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据2005年广州市就我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问卷调查测评,我区市民对党政机关的满意度、对政府诚信的满意度和对目前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分别为92%、96%和91.5%。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2004年广州市镇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推广了我区的做法。注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的参政议政作用,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五年来共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1708件。


   第七,坚持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科教工作和人才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我区累计有137个优秀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有3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科技奖励。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成绩,企业的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主体地位初步形成。到2005年底,全区共有国家级研发中心3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5家,企业产学研基地54家。建立了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目前已有15家企业进驻。被国家科技部定为首批“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并荣获“2003-2004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被省批准为“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区”。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区政府“一站式”投资服务远程业务审批系统被评为“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工程”,政府公众网站2004年荣获广州市各区网站评比二等奖,全区城市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50%。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进展顺利,2005年新华、花山和狮岭先后成功创建成为省“教育强镇”,全区优质学位大幅度增加,等级学校已达60%以上,有14所中小学、幼儿园先后顺利通过省一级学校(园)的评估验收,高考上线率连续12年居广州原四个县级市前列。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全面推进,建立了我区第一个民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成立了花都人才市场和以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为会员的花都海豚俱乐部。2005年全区共有3名院士、12名博士后、86名博士和473名硕士,拥有高级职称人才1200多名,花都进入了获得人才的时期。


   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文化设施建设提升了品位和档次,区图书馆、文化馆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馆,新华影剧院改造为数字电影城;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送戏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我区创作演出的独唱节目荣获全省金奖。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群众体育丰富多彩,竞技体育取得重大突破,区籍运动员首次参加雅典奥运会,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取得历史性最好成绩,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屡夺金牌。先后成功承办了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男女足球比赛、全国足球甲B联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车锦标赛和第四届世界毽球锦标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建成启用,在2003年抗“非典”斗争中,我区是全市唯一实现零“非典”的地区。2005年全区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66%。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连续10年全面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指标任务,保持全省一类地区工作水平。圆满完成了花都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十五”期间,我区的广播电视、审计、物价、编制、外事、侨务、台务、口岸、气象、保密、档案、武装、地方志、老龄、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荣获“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模范区”、“全省双拥模范区”等荣誉称号。


   第八,始终坚持为民发展,发展为民,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5年,全区职工年平均工资26550元,分别比上年和2000年增长18.73%和131.0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14元,比上年增长4.66%。居民在购房、购车、教育、通讯和外出旅游、餐饮方面的消费显著增加,2005年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39.2%,农村居民为45.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24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8.77平方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区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四大险种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37万人、6.8万人、3.52万人和1.12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作稳步推进。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催人奋进,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它既为“十五”计划的完成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过去五年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苦干实干的结果,凝聚着广大创业者、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展现了花都人民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智慧与风采。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人民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驻花单位、驻花部队官兵,向关心和支持花都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过去的成绩令人鼓舞,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花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有待我们去克服。一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比较大;二是镇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快、质量不高、总量不大,发展不平衡;三是建设用地与发展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成为制约我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对盘活存量土地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四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社会管理压力增大,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区全面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抢抓机遇,在应对挑战中把握主动,在扬长避短中增创优势,以新的作为奋力实现花都在“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新跨越。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结合花都实际,区政府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拟定了《广州市花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经区委讨论同意,现请各位代表审议。


   “十一五”时期我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目标、总任务,坚持“发展第一,经济第一,工业第一,汽车第一”的发展思路,以发展经济为主线,突出工业化、城市化两大重点,全力推动产业、城镇和环境三大优化,实施产业集群、外向带动、科教兴区、协调发展四大战略,全力推动汽车领头、机场带动、组团发展、体制创新、社会和谐五大任务的落实,扎扎实实推进花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经济强区,建设田园城市,构建和谐花都。


   “十一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基本建立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的开放型经济格局,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使花都发展成为以汽车为龙头的现代制造业中心和工业强区,以机场、铁路、地铁为依托的商贸物流中心,以“都市农业”为方向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基地,以“青山、碧水、蓝天、绿地”为特色的广州新城区,初步构筑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副中心的基本框架;使花都成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科技教育更加发达、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社会文明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的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生活居住的田园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接近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让花都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预计到2010年,花都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0亿元,年均增长1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0.8万美元,接近广州市的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6.29∶65.28∶28.43优化到2010年的5∶65∶30左右。


   三、2006年工作安排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06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为民、为民发展的主题,围绕打造经济强区、建设田园城市、构建和谐花都,突出抓重点、抓协调、抓落实,推进改革创新,转变增长方式,加强社会管理,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局。


   200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工业总产值增长1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2%,职工年人均工资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抓好各项重点工作:


   (一)突出抓好经济发展,努力打造经济强区。


   要追赶珠三角发达地区,打造经济强区,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四个第一”的发展思路,以汽车产业为龙头,以工业为重点,全力抓好经济发展。


   落实汽车第一,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全力支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增资扩产,以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和广州现代商用车项目为龙头,进一步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努力做大做强汽车制造业。围绕支持与服务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这个中心任务,做好招商、建设和服务三项工作,更快更好地开发建设花都汽车城,打造汽车产业基地。积极推进汽车城二期开发建设和三期规划编制工作,继续抓好汽车城重点路段和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周边环境的整治和改造,加快花港大道、沿江大道、江北路、东风大桥和飞鹅岭体育配套项目、汽贸园项目及林益变电站、马溪变电站的工程建设,积极配合搞好风神花园和阳光公寓建设,进一步完善汽车城配套功能。加快推进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建设,确保按期投入使用。切实加强汽车城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促使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抓好对项目的协调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其尽快建成投产。加快用地办理,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广州现代商用车项目尽快动工建设。抓住广州中心城区重要工业外迁改造的机遇,积极引进发展新型纺织、生物医药等产业。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我区建材、纺织、医药等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加快建设空港经济区,大力发展空港经济。大力推进空港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机场商务区市政路网工程、东湖灌渠改造工程和机场周边100米景观林带建设,力争现代大道6月份、花狮大道10月份建成通车。重点搞好机场高新技术和物流产业基地、机场商务区和基地公司服务区建设,充分发挥机场优势和联邦快递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电子信息、飞机维修改造、飞机零部件制造等高新技术项目和现代物流、基地航空公司及机场商务项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完善海关监管仓,争取尽快设立空港B型保税物流中心和保税仓,力争多一些规模大、质量高的项目落户空港经济区。全力配合机场抓好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项目建设,切实做好有关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确保该项目按计划推进。


   全力加快发展镇域经济,促进全区经济协调发展。就经济来讲,花都的快速发展看汽车产业,全面发展看镇域经济。区委区政府把今年定为“镇域经济年”,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各镇(街)以工业化为龙头、城市化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壮大园区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尽快缩小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差距。制定并落实鼓励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调整现行的镇级财政体制,建立激励型财政体制,完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奖励办法,每季度将各镇(街)经济发展指标完成进展情况在适当范围公布,增强各镇(街)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励和调动镇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各镇(街)领导开动脑筋,转变观念,想方设法盘活用好土地资源,调整发展思路,根据本地发展基础和优势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重点发展的产业。积极引导有条件的镇发展产业集群,建设专业镇,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延伸,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条件的镇实行综合发展,多业并举。继续鼓励狮岭皮革皮具业、新华金银珠宝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和强势品牌,推动我区皮具产业从制造到创造、从贴牌加工向自主品牌转变,推动金银珠宝产业不断集聚壮大。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配套互补。坚持“二产带动三产,三产促进二产”的方针,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大对商贸、文化、教育、生活娱乐等行业的支持与配套建设,大力发展贸易、文化、娱乐等相关服务业。抓住广州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转移的趋势,以及我区工业迅猛发展对外来人口的吸纳,健康有序地发展房地产业,推动新鸿基、祈福、中房、富力等新的一批上档次、实力强、规模大的房地产项目加快启动。加快制定全区商贸流通业布局规划,不断完善旧城区的商业网点,加快新城区商业网点建设,加强专业市场、高档商业中心、大型连锁超市的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或百货集团落户我区,培育较高标准的现代商业。启动“万村千乡”便民工程,建设覆盖全区农村的流通连锁经营网络,进一步改善农村购物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继续按计划推进“三类”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市场综合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一批星级酒店,加快推进华钜君悦、云峰酒店建设,启动嘉华酒店、祈福花山酒店、九龙湖酒店建设,大力提升酒店服务业发展水平。以九龙湖度假区和高尔夫球俱乐部为龙头,积极发展山水田园休闲度假旅游,推进王子山森林公园的全面规划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做到适度有序开发。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动物流、会展、金融、保险、中介、信息等服务业加快发展。


   继续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坚持招大引强、扶优扶强、做大做强和内外资并重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招商引资空间,推动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把握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机会,围绕我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突出抓好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在保持与港澳台紧密联系的同时,重点主攻日本、韩国和欧美,着力引进一批知名跨国集团、著名企业和大型项目。加大对内招商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高度重视并积极做好现有企业的增资扩产工作。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统筹协调,积极打造“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招商体系,充实并加强专业招商队伍的培训和管理。进一步改善通关环境和服务环境,加强区政府投资服务中心和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努力做好投资项目引进前后的跟踪、跟进服务,积极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社会氛围。


   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继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逐步实现“花、菜、渔、畜、果”五大支柱产业基地化,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赤坭盆景、树种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切实抓好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农业标准检验监测网络。培育和扶持特色农业,积极实施农业名牌战略,不断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生产效益。扎实推进科技兴农,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抓好农田标准化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二)加快推进城市化,努力建设田园城市。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工作,做好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以建设“两个适宜”的山水田园城市为目标,按照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花都未来将发展成为广州副中心的需要,科学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中心城区的规划修编工作,做好城市中轴线、主干路网、轨道交通、城市出入口、汽车城、空港经济区、北部山区、山前旅游大道经济走廊等重点区域的各层次规划。积极开展路网、水网、电网、管网、绿网“五网”综合统筹的廊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适应轿车进入千家万户的新形势,超前规划建设好公共停车场和家庭停车位。抓住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机遇,积极做好花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修编工作。集中人力、财力,加强加快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把招商引资落到实处。继续盘活存量土地,建立健全科学的土地利用评审机制,对汽车城、空港经济区等重点产业园区设立严格的项目准入门槛,以单位土地产出率为重要评定指标,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用于那些投资规模大、占地面积少、税收多又无污染的优质项目,确保引资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建立和完善项目退出机制,对一些长期不上马的项目或以圈地为目的的项目,坚决予以清退,依法收回用地。加强对农村住宅建设的规划和监管,坚决制止乱建、抢建,逐步改造城中村。


   加快推进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城区道路网络建设,以道路建设拉开城市架构,推进城区向东北拓展。重点抓好天贵北路(接平步大道段)、曙光路(连接花都大道、迎宾大道、三东大道和平步大道)、凤凰路(通至镜湖路)以及迎宾大道东延线和新都大桥(东接通机场、西至汽车城)、三东大道东延线(接驳机场高速北延线)、平步大道和雅宝(平步)大桥这“三纵三横”六条城区骨架道路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区范围。高质量完成三东大道改造工程。积极配合市推进白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武广快线、广州北站扩建、机场高速公路北延线北段、街北和西二环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启动花都城区轨道交通工程筹建工作,加快我区城市化建设步伐。大力推进花都港扩建工程。继续对城区的主要道路进行沥青化改造。加快马鞍山公园的规划建设,力争年内建成对社会开放。坚持水利工程改造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在加快推进新街河防洪整治第二期工程和天马河综合改造的同时,抓紧建设新街河公园和天马河一河两岸湖光山色新城区。继续配合市抓好“两涌一河”综合治理工程和流溪河防洪整治工程、机场外排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水资源规划和水系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研究探索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路子,想方设法筹措更多的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按照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部署,积极抓好创建工作。加大力度整治城区“六乱”,重点整治市场周边乱摆卖、晚上大排档占道经营等,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大力整顿城市交通秩序,改善交通环境。加强窗口单位、三大中心、主干道以及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整治,抓好建筑工地文明安全施工管理,加大对建筑市场的整治力度,严厉查处“两违”建筑,重点控制机场周边、城中村的违章建设。继续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大力开展以食品安全为主的各项专项整治,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继续加强城市管理区长专线和95100政府服务热线工作,努力解决群众投诉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力争在投诉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方面有新的提高。


   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抓好镇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五通”工程,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和公共交通向行政村延伸,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推进中心镇建设,落实扶持资金,加大对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确保2007年完成市下达的中心镇“五通”目标任务。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中心镇建设的原则,推动中心镇抓好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花东示范中心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着重抓好花东广州市示范中心镇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花东中心镇的总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的原则,搞好联邦快递项目搬迁农民安置新村建设,使花东镇在全区、全市中心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作出示范。充分发挥狮岭“中国皮具之都”区域品牌优势,努力建设好狮岭特色产业镇,打造世界皮具之城。积极推进炭步发展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子等产业,建设特色工业重镇。


   (三)统筹抓好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花都。


   继续实施“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工程。加快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修编,推进生态环保工程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环境。完成西二环高速公路花都段11.3公里、绿化面积44公顷的林带建设。加大对泥石场的监管,在巩固去年30个石场复绿成果的基础上,按时保质完成今年市下达的25个石场复绿任务。加强环境整治,继续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污染源企业的防治监控工作,做好污水处理厂和城区东南部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前期工作,早日启动首期10万吨的新华污水处理厂建设。


   建设责任政府,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启动实施依法治区“四五”规划,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政府权力、履行政府职责、规范政府行为。进一步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的宏观调控和对社会的管理、服务。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评审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继续深入开展行风(机关作风)建设评议活动,建立健全行政部门绩效考核体制和行政过错追究制,强化内部监督。加快健全各种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自觉接受区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虚心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定期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好人大议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参政议政作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机制。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全面推行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制度,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关注民生,积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完善和加强镇(街)一级就业服务机构和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鼓励企业吸收本地农民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省、市部署和“统一、规范”的要求,完善我区社会保险基金全区统筹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逐步建立以农民养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引导全社会力量开展互助帮困。


   保障平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打防并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完善社区、群众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社会治安网络,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刑事和治安案件稳中有降。加强城区车辆管理,逐步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公共安全秩序。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创建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加强对社会矛盾的调处,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着力解决好当前矛盾比较突出的征地、拆迁等难题,化解热点矛盾。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和外来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工权益保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妥善解决劳资纠纷和恶意拖欠工资问题。加强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强化责任考核,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积极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大力推进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规划申报建设国家级、省级花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汽车电子及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好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加强科普及创新文化建设,及早规划建设科技馆。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快教育强区创建工作,今年将正式向省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教师待遇,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推进花都海豚俱乐部会所建设,把俱乐部建成高层次人才之家。全力争取上级职能部门在花都设立汽车专业人才市场。


   加快发展其他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以广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切实抓好文明社区和文明行业建设,继续抓好第二批农村文明示范村建设。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市民的精神文明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启动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工作,立项建设广州(花都)民俗博物馆和洪秀全故居扩建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让群众享受到应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按照“数字化、网络化”的要求,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筹办好花都区第五届运动会,加快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和镇(街)、村体育设施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健身场地。加快新体校建设,争取8月份建成投入使用。推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对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巩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成果,实施新一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计划,全面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全区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完善医疗服务网络,改善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积极解决群众看病难、治病贵问题。在成功创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基础上,不断完善人口综合调控机制,提高计生工作水平,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自然平衡。进一步加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快启动区新少年宫的规划建设。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共建工作,积极推动国防宣传教育进民企、进社区。认真做好统计工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全力开展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进一步做好审计、物价、外事、侨务、台务、档案、地方志、残疾人等工作。


   各位代表,花都正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机遇,倍加珍视团结,倍加顾全大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力打造经济强区,努力建设田园城市,合力构建和谐花都,为花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而努力奋斗!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