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花都新闻

我区绿色金改试验区试点一年 推动产业形成集聚发展

发布日期:2018-07-18 10:15    文章来源:花都新闻中心     【 字体:   】

  花都绿色金融中心

  上个月,我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已满一周岁。对于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首批试验区这一年的试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用“初见成效”四个字给予肯定。陈雨露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一周年座谈会还指出,试验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些好的做法可以及时提炼上升到制度层面。

  在这一年中,广东省广州试点地区探索了哪些经验?日前,在接受省市媒体采访时,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蔡建介绍,花都在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推动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形成集聚发展态势,闯出了一条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省、市、区三级政府联动

  全力保障试验区加快建设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据蔡建介绍,广东省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批以来,按照“枢纽在花都、节点在各处、广州一张网、扩展到全省、服务大周边”的总体格局,紧紧围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田、绿色金融改革与绿色产业协调发展的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的新平台、‘一带一路’建设的助推器”四大定位,大力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推动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保障试验区加快建设。”蔡建介绍说,省、市、区三级政府联动,政学商高效互动,统筹推进试验区建设。省、市、区成立了三级工作领导小组。广东省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市、区三级参与的广东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广州市设立了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推进领导小组,花都区设立了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各级领导小组分别制定了工作职责和议事规则,并制定出台了省、市、区三个层级的实施细则或任务分工表。

  此外,花都区设置了独立的金融工作部门,在全区范围选拔具有经济或金融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加入金融工作队伍,全力做好各项具体任务的组织实施工作。推动成立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统筹利用绿金委、一行三局、金融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专业优势,为试验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创新产品服务

  拓宽绿色企业融资渠道

  围绕“绿色金融促进绿色产业发展”,花都创新产品服务,拓宽绿色企业融资渠道,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通过大力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拓宽绿色企业融资渠道。

  在绿色信贷的投放上,2017年以来,银行机构积极将信贷资源投向新能源汽车、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设备等绿色项目,绿色信贷占比逐步提高。截至2018年5月底,花都区银行业绿色贷款余额约105.97亿元,占比从2016年底的7.3%增长至12.71%。在发行绿色债券上,鼓励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据介绍,广东华兴银行已获批发行50亿元绿色金融债,目前正在对接区内绿色项目;广州银行正以区内绿色项目为主申请发行50亿元绿色金融债;积极联系广州发展集团、广州水投集团等企业通过花都区发行绿色企业债,区财政给予资金补贴。

  同时,提高绿色保险覆盖率。积极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传统绿色保险产品,力争2018年底达到全部需投保企业80%的投保覆盖率。支持人保财险广州分公司探索开展碳交易履约保险。积极开展绿色保险产品创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试点“绿色产品食安心责任保险”、“绿色农保+”、“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心追溯保险”、“蔬菜降雨气象指数保险”等创新型绿色农业保险产品。

  绿色基金方面,花都区已设立一支规模2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即花都基金,一支规模1000万元的绿色产业担保基金,以及三支绿色发展基金,总规模41亿元,分别是空港投资基金、广州北站基金、绿色低碳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为区内绿色产业和项目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各类绿色基金集聚。

  花都还创新开展碳金融业务,积极支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等碳金融业务。研究推广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并形成标准化体系,加快推动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试点,鼓励银行机构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业务。同时,聘请中介机构制定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标准化体系。4月份,我区一家企业通过“碳排放权抵押+资产抵押+保险”方式向建设银行融资200万元。6月份,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碳排放权抵押方式向建设银行融资60万元,开创了首家航空企业利用碳排放权融资的先例。

  积极融入 合力共建

  粤港澳绿色金融核心圈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绿色金融发展上肩负着对外交流的使命。花都主动服务,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通过参加金融论坛等形式,大力推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环境优势,吸引港澳地区金融机构来试验区开展绿色金融业务。

  加强与港澳地区绿色金融合作,鼓励港澳地区金融机构在花都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成立合资证券、基金、期货和保险公司。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合作,支持鼓励区内企业到香港发行绿色债券。加强与内地城市间绿色金融合作。加强与深圳、珠海、佛山等大湾区内地城市之间的交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的合力。

  加强风险防范

  构建绿色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试验区把风险防范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和改善绿色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通过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以及碳金融等业务的统计方法,对行业、区域、国内外对比及发展趋势预测,提高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业务的风险评估和识别能力,全面准确把握金融风险水平。

  同时,还依托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平台,建立实时高效的绿色金融风险监测及管理信息系统,将区内企业及金融业务信息录入监测平台并进行分类处理,及时发现、化解并处置金融风险。“这个平台特点是通过大数据筛选出一些风险提示。这种做法和传统完全不一样,它更多在于提醒和警示作用。我们和它的合作就是,如何在它的基础之上,把花都的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绿色金融业务相关信息整合之后,能够实时检测花都的绿色金融风险。”蔡建表示,目前这项工作在积极推进。

  创新体制机制

  形成“花都经验”

  花都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形成金融资源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创新推出绿色金融正向激励机制,制定出台了支持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发展的“1+4”配套政策文件,明确从2017年起,区财政连续五年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绿色发展。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按融资额的1%给予补贴,每年最高补助100万元,对参加绿色保险的企业按其保费的30%给予补贴,每年最高补助10万元,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

  创新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证机制。委托第三方编制并发布绿色企业认定办法和绿色项目认定方法。充分考虑花都区产业特点,按照企业基本条件评价、生产与管理评价、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评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等四个维度,明确了绿色企业的认定规范。将绿色项目划分为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绿色产业装备制造、节能等9个一级分类和40个二级分类。筛选出首批绿色项目90个,涉及节能、污染防治、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等6个大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创新设立绿色金融专业化服务机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已获批将花都支行升格为绿色分行,成为国内首批绿色分行。“这对花都来说意义重大,广州地区的绿色金融业务都集中到花都来开展,形成了花都为全市服务的集聚效应。”蔡建表示,广州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已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建设银行在花都区设立全国首家绿色金融创新中心。专业化的绿色金融机构将为区内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提供更加便捷、更加规范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创新产品服务

  凸显“花都特色”

  花都按照国务院关于五个试验区“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要求,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一定特色。

  “碳金融业务是创新的一大亮点。”据蔡建介绍,广州碳交所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成交突破7000万吨,总成交额超过16亿元,在7个试点机构中名列前茅。依托广州碳交所开展的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业务不断创新,已有2家企业融资共260万元。同时,选取花都区梯面镇3万亩生态林开展碳汇业务试点,金额约20万元。今年2月份,碳汇开发项目正式启动。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不仅有助于增加森林面积及碳汇储备。同时,该项目也通过自愿减排机制及市场化运作,盘活现有林地资源,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工作。“通过金融手段来盘活一些资产支持绿色产业,这是很有意义的。”蔡建说。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副总裁孟萌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向有碳排放需求的企业出售用于抵消其国内的减排指标,并以此获取经济收益用于归还贷款,形成很好的闭环,希望这种模式可以往其他地方去推广。

  在推动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方面,花都也相当有作为。蔡建表示,当前正大力推动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太平行证券等企业在花都区发起设立以绿色证券业务为主的合资证券公司,目前正在申报审批。与香港品质保证局合作,探索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指数。

  在绿色企业和项目融资对接系统上,花都依托“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建立绿色项目子平台链接入口,整合纳入花都区政府部门政务信息,计划建成包含工商、税务、环保、能耗、金融等绿色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为银行机构开展绿色项目政务信用信息查询、金融产品展示和线上融资对接提供平台。同时结合定期召开绿色金融项目产融对接会,打造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产融对接平台。

  不仅如此,还建设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依托广州绿色金融街建设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政务服务分中心,工商、税务、人社、科工信等职能部门轮流进驻,为绿色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

  正相关性凸显

  在推动绿色金融绿色产业协同发展方面,花都通过高起点建设广州绿色金融街,大力引进各类绿色机构进驻,绿色金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截至5月底,已进驻广东绿色金融投资控股集团、大业信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151家绿色机构,注册资本金69亿元。预计到2018年底进驻机构达到200家,注册资本金超100亿元,税收超10亿元。与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合作在绿色金融街设立的绿色环保板已于6月11日挂牌运营,当天挂牌企业达到50家,注册资本金规模约6.3亿元,其中花都区的企业占1/3,其余企业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其它区以及深圳、珠海等地,预计2018年底实现80家企业在绿色环保板挂牌融资。

  试验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以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空港经济、文化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园区。其中,在花都南部,建设以国光电子“2025park”和中电科华南电子信息产业园为基础的绿色产业价值创新园区,面积约3000亩,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科技对接,通过天使基金、风投基金等金融手段,大力支持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发展。目前园区已初步明确进驻项目17个。在花都西部,加快规划建设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绿色产业园区,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支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加快打造高效、节能、环保的现代化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区。

  试验区同时加快建设清洁交通体系。目前,花都正全力推进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统筹推进高铁、地铁、城市轨道、高快速路网建设,提高接驳换乘效率,加快建设绿色交通网络。大力推动公共交通绿色化,浦银金融租赁公司为花都公共汽车公司采购100台纯电动公共汽车提供7600万元融资服务。今年将继续购置373台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需融资约3.71亿元,预计在2018年底前全面实现区内公交电动化。此外,花都还积极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017年清理整顿“散乱污”场所6775个,引导金融机构退出污染行业或企业。

  花都引导绿色产业加快发展速度。截至今年3月底,花都新增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绿色企业784户,增长50%。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8.2%,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正相关性凸显。

                                                                                                                          花都新闻中心 张金荣

                                                                                                                           通讯员 花宣

  

相关附件:
分享到